新华社青岛9月10日电(记者张武岳、兰恭来)海运物流中,“国际中转集拼”这个名词至今仍鲜为国人知晓。随着6个新设自贸试验区的陆续揭牌,这种物流业务有望成为中国未来开放新景象的重要拼图。
国际中转集拼是指境外货物运抵港口后,在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内拆箱分拣,根据不同目的港再运送出境的一种港口物流形式。虽然这个过程看起来只是“拆箱”和根据需要重新“分发”,但此业务对港口和物流公司的货物处理能力要求较高,对海关的管理体系也是个考验。
“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开展情况是衡量一个国际枢纽港口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青岛海关企业管理处处长李嫣红对记者说。
2018年12月,来自美国洛杉矶的集装箱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招商局国际码头(青岛)有限公司国际转运集拼仓库完成拆箱作业。集装箱内的厨房设备、净化设备配件、汽车配件及食品添加剂等5票货物与其他货物重新拼箱后,运往东南亚。这标志着青岛口岸正式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操刀”这次业务的万嘉集运物流有限公司自此一直保持着中转集拼作业,至今已拆箱36标准箱,货物主要来自美国、韩国、印度等国,重新“拼箱”后转往日本、东南亚、中南美等国家和地区。“虽然中转集拼不是公司的主体业务,但我们一直在坚持做,等待机遇来临。”公司总裁吴绍勇说。
吴绍勇总裁的憧憬正是自贸区蓝图所规划的前景。随着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的揭牌,建设方案中提及的“集中开展境内外货物中转、集拼和国际分拨配送业务”也将纳入日程,加速推进。这项中国港口较为陌生的物流业务在自贸区的“加持”下,将迎来大发展。
在制度设计方面,海关对自贸试验区内物流操作的监管制度也将迎来创新,创造更加规范快速的监管流程及更加宽松便利的监管环境,促进中转集拼业务的规模化发展。“未来青岛海关将贯彻‘一区一策’,针对自贸试验区及特定业务优化工作流程。”李嫣红说。
据从业人员介绍,目前该业务在实操过程中产生的仓库租赁、设备使用等各项费用仍然较高,利润空间被压缩。“将来在自贸试验区中,政府相关部门有望对此类业务加大补贴力度,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吴绍勇总裁说。
自贸试验区为国际中转集拼提供“沃土”的同时,这一国际先进的物流形式也将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带来更多可能性。
韩国釜山和新加坡的港口因较为成熟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享誉世界,中国的很多非大宗商品需要在这些港口中转,完成拼箱,再发到目的地。如今,中国北部省份的物流、进出口企业可依托青岛口岸进行国际中转集拼,大幅节省转运时间和成本,港口也将因此获利,国际竞争力得以增强。
港口获利之余,以港口为基础的自贸试验区的业务多样性将进一步增加。“该业务对于完善口岸集装箱吞吐结构,吸引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等高附加值物流增值服务向港口型城市及自贸试验区集聚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吴绍勇总裁说,自贸试验区也将有机会接纳更多的国际企业和崭新业态,将其融入自身的发展之中。
分析人士认为,青岛因港而兴,不断接纳着各个时代最先进的物流和贸易形式,国际中转集拼也将为港口城市青岛乃至中国沿海型自贸试验区带来新气象,与其他新老业态一道,共同丰富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图景。(参与采写:吴书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