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24年第二期(总第048期) 2024年第一期(总第047期) 2023年第五期(总第046期) 2023年第四期(总第045期) 2023年第三期(总第044期) 2023年第二期(总第043期) 2023年第一期(总第042期) 2022年第四期(总第041期) 2022年第三期(总第040期) 2022年第二期(总第039期) 2022年第一期(总第038期) 2021年第六期(总第037期) 2021年第五期(总第036期) 2021年第四期(总第035期) 2021年第三期(总第034期) 2021年第二期(总第033期) 2021年第一期(总第032期) 2020年第五期(总第031期) 2020年第四期(总第030期) 2020年第三期(总第029期) 2020年第二期(总第028期) 2020年第一期(总第027期) 2019年第四期(总第026期) 2019年第三期(总第025期) 2019年第二期(总第024期) 2019年第一期(总第023期) 2018年第二期(总第020期) 2018年第一期(总第019期) 2017年第四期(总第018期)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没有传承的创新是没有灵魂的,
没有创新的传承是没有未来的。--吴绍勇

导言

文明是所有被人类赋予意义的事和物组成的存在。

“文化”是一种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了一群人的集体意识。

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可用四句概括: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梁晓声

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是一元的,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的;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同条件为依据的。


美国作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文中讲过,21世纪,将是人类文明的冲突--主要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儒家文明之间的冲突。而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目前唯有我中华文明尚存于世,古埃及,古巴比伦与古印度文明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由此可见,文明和文化的传承是多么重要。

很多西方人奇怪,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不断?中国曾面临几次灭国,比如,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北方全是胡人的天下;再如,元朝、清朝,这些都是非汉族人建立的政权,却在征服汉族政权后,迅速汉化,最后都融入了大一统的中华文明。

按照西方定律,所有文明的传承,需要有宗教的支撑才会长久。而西方一直认为,中华民族是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世俗化,怎么可能坚持传承这么久的文化呢?实际上,西方人并不了解中国,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但中国自古就有祖先崇拜。在尚未形成儒释道三教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崇拜自己的祖先,相信逝去的祖先会保佑自己。因此每逢过年会举行仪式请祖先到家,过完年后再举行仪式送走。中国人信奉三尺之上有神明,敬畏天地祖先。后来,有了自己本土的宗教道教和儒家哲学(这两家都敬奉祖先),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

中国人特有的本土文化--儒家与道家,自创立起,在中国一直传承至今。儒家创始人孔子,是非常崇拜周公的,他从周公那里寻找精神寄托,从<<诗经》里寻找风雅。

汉代,佛教传入了中国。中国人伟大之处,在于不仅仅传承了自己祖先的文化,也兼容并创造性地发展了佛教,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佛教--禅宗。禅宗特点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佛教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宋明以后,儒释道逐渐融为一体,很多人跨界修行。比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儒释道兼修,他集儒释道性命、人格修养于一体:儒家治世情怀怀之,道家养生方策用之,最后佛家治心得道成之。宋代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并校注了四书五经,成了元,明,清三代官方哲学。

明代王阳明,融儒释道为一体,创造性的发明了心学。主要内容,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学四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中华民族是在坚持传承自己文化的同时,又吸引了许多灿烂的异国文化。除了佛教,在中国积弱的20世纪初,引入了马列主义思想体系。马列主义在中国一开始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中国的第一代共产党人,踌躇满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大部分人只是知识分子,缺乏实践经验,加上共产国际的不切实际的隔空乱指挥,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牺牲。直到千古伟人毛泽东的出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从中国实际出发,把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由共产国际指导的城市暴动,改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这期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很多的波折,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让共产党交出武装。李立三的左倾盲动主义,使红军受到重大牺牲;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引发红军被迫长征。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历历在目。

毛主席一直很重视部队的思想文化建设,秋收起义后,在三湾实行改编,建立了党代表制度--支部建立在连上。在红军时期,建立了红军大学。抗日战争时期,改为抗日军政大学,为人民军队的思想文化建设奠定了根基。这就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正因为有了这些创新,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成功。而毛主席也从没有承认过自己独创了中国共产主义。后来一些外国友人称这套文化体系为毛泽东主义,老人家谦虚地说,我这不是什么主义,都来自于马列主义啊。直至后来王稼祥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的思想。(而宋明后的理学和心学大家,包括二程,朱熹,王阳明,曾国藩等,尽管为新儒家的发展做了突出贡献,但无人敢说自己创造了了儒家。他们把自己的学说依然归结为儒家。其实,这些创新,是吸收了很多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丰富了儒家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后,遭受了西方的全面封锁,后来为了摆脱苏联的控制,中苏交恶。中国在遭受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封锁的同时,又遭到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面封锁和攻击。在这种艰难情况下,中国人民在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经过二十多年完成了基本的工业化,成功地自主研发并发射了两弹一星等。后来中美和解,邓小平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也没有先例,很多人认为,要全盘西化,学习西方的普世价值,丢掉中国的传统和共产主义。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本世纪的中东和北非的“颜色”革命,哪个不是从改变文化和制度的“和平演变”入手?结果,伊拉克,突尼斯,利比亚,埃及等纷纷中招,让这些本来富得流油的国家,进行社会变革,最终因为社会动乱,沦为贫穷的国家。

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功,让中国由穷变富,而中东的“颜色革命”让这些国家由富变穷呢?这就牵扯到了一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国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在改革开放中,又吸引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却没有放弃中国固有好的传统。因为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都有家国情怀,极端个人主义在中国从来没有成为主流。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个人修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有领导人要先修炼自己,再去带团队。以身作则,知行合一,敢为天下先。引入的外来文化,只是丰富了我们的中华文化,而不适合的创新,则被放弃了。

反之,中东本来是伊斯兰文明,其文化与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是有区别的。伊斯兰文明也注重团队,注重牺牲个人,奉献给组织。当中东遇到了崇尚自由主义并标榜为普世价值的基督教文明,本应该是有筛选地去接纳,但全盘的接收,造成了思想意识领域很大的困扰,以致至今内乱不断,经济更是日渐式微。由此可见,一切的发展,都是应该先传承既有的文化,在既有文化的基础上拿来外部有用的东西,从而进行创新,才会行之有效。

还有一个情况,那就是东欧巨变中,有些东欧的国家反而经济发展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东欧国家也属于基督教文明,在基因上他们是相同的。二战后实行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经过制度改革后,焕发了动力。这些国家本来就小,而欧美为了对抗俄罗斯,更给这些国家很多援助和优惠条件,这才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起来的原因。

总而言之,文明和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离开了这个“灵魂”,则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会持久。历史上的一些大帝国,横跨亚欧大陆的一些马背上的骄悍民族,最后都消失了。究其原因,就是缺少这个“灵魂”-悠久强大的有传承并不断创新的文化。其实这些民族一部分归附了欧洲基督教文明,比如匈牙利人,以及征服了欧洲和俄罗斯大部分的欧洲蒙古人;一些加入了伊斯兰教文明,比如土耳其人,中亚等国;一些同化为中华的儒家文明,比如南北朝五胡乱华中的少数民族,鲜卑、氐、羌等,以及后来的契丹、后金等。我国宝岛台湾,经过一些台独分子的影响,修改了教科书,去中国化。隔断了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历史链接,使很多年轻人失去了中华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丢掉了历史,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香港也是如此,英国政府利用中英的条约50年制度不变,把持司法和教育,隔断香港和中国的历史,加上美国为了抑制中国的崛起,加大了对香港的干涉,造就了有些香港的年轻人只知欧美,不知中国。

上一篇 下一篇